2025年10月27日上午,泰美宝法肿瘤医院与河南大学合作交流会在河南大学纳米科学与工程研究院417会议室顺利召开。会议以“研发成果交流对接,寻求技术合作”为核心主旨,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泰美宝法肿瘤医院院长于保法教授做了题为“Immune Self Nano Particals in vivo with Tumor for Cancer Clinical Therapy”的主题报告,河南大学纳米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副主任牛利永出席。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彦明教授、基础医学院李宾杰教授、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王治华教授、药学院张旭教授及研究院第一研究室的部分师生参加了交流会,共同搭建跨学科推动肿瘤治疗技术创新的高层次对话平台。交流会由研究院赵彦保教授主持。

会议伊始,牛利永副主任系统介绍了河南大学纳米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的发展定位,以及面向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的科研布局。他重点展示了研究院在高性能、多功能纳米材料规模化制备领域的多项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与成果。于保法院士分享了泰美宝法肿瘤医院在实体瘤治疗领域的“实战成果”。医院多年来深耕自主研发的纳米颗粒诱导自身癌症疫苗、肿瘤内药物缓释体系等核心技术,其中“缓释库疗法”尤为突出——该技术使药物在肿瘤内实现长时间持续缓释,留存时间显著优于传统静脉给药,有效解决了“药物跑漏、疗效打折”的临床难题。从肝癌到胰腺癌,相关临床数据已验证其显著疗效:基于2836例患者的统计,治疗受益率达92.65%,循环肿瘤细胞(CTC)抑制率超过80%。这一临床需求与河南大学纳米院的技术优势高度契合,形成精准的“技术互补”。随后,邹雪艳教授围绕“AI大模型赋能生物医学”,从“人工智能大模型肿瘤预测平台开发”及“AI for生物医用纳米材料产业化”两个方面介绍了生物医用纳米材料团队的研究成果,阐释了跨学科技术在肿瘤精准诊治中的应用。
交流环节中,双方专家围绕纳米材料临床转化瓶颈、AI辅助肿瘤治疗方案优化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并明确了下一步合作方向:共建校企研发中心,重点推进人工智能肿瘤预测平台的开发,以及肿瘤靶向治疗纳米药物的联合研发。会后,孙磊教授带领参会人员参观了生物医用纳米材料合成及表征平台,为合作项目的快速落地进一步夯实基础。

专家简介
于保法,医学博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现任山东保法肿瘤治疗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并先后创办济南保法肿瘤医院(2004)、东平保法综合医院(2010)、北京保法肿瘤医院(2012)及美国Immuno OncologySystems, Inc.(2016)。兼任美国德州大学埃尔帕索分校及美国健康科学西部大学客座教授。1988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1990-1992年于美国UCSD从事博士后研究,1992-1994年在Salk研究所从事博士后工作,1994-1998年任UCSD助理副教授。在美期间主要从事癌症药物载体给药及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
于保法创新提出“以肿瘤组织作为抗癌药物缓释体系”的理念,发明肿瘤缓释库(UMIPIC)治疗技术,整合化疗与免疫治疗优势,通过介入手段将二者结合应用于肿瘤内治疗。该技术兼具局部与整体治疗效应,通过肿瘤内缓释给药提高药物浓度与作用时间,既发挥化疗药物的局部抗癌效果,又激活系统性免疫应答,弥补了传统疗法的不足,为中晚期肿瘤患者提供了全新治疗路径,对抑制复发与转移具有重要意义。其技术具备以自身肿瘤为抗原来源、形成自体疫苗的独特优势,顺应个体化医疗发展趋势,被誉为“癌症治疗的中国方案”。
于保法曾荣获“99山东省十大杰出留学科技专家”“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杰出创业奖’”等荣誉,出版3部专业著作,发表40余篇学术论文(多篇被AACR和ASCO收录)。截至2021年底,累计治疗全国30余省市及港澳台地区5万余例肿瘤患者,以及来自11个国家的120余例国际患者。2020年8月,该疗法在美国FDA IND申报成功,通过成分配伍后肿瘤内注射实现癌细胞杀伤与免疫力提升的双重效果。
(文:陈建平 图:米浩轩 苗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