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0-22日,复旦大学刘天西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程群峰(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东华大学缪月娥博士受邀来纳米材料工程研究中心讲学。
20日下午,程群峰博士就课题组研究生管理问题与中心青年教师进行了座谈。程博士说,首先要让研究生树立正确的科研态度、设定具体的科研目标,要发挥学生在整个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保持“敢干、想干、能干”的自信心理,把学生的个人发展与课题组的整体进步紧密结合在一起。导师要积极调动起学生的科研兴趣,并执行严格管理的机制。程博士还就如何有效的开展科研工作,如何占领学术高地、如何培训学生写高质量的学术论文等与老师们进行了积极的探讨。
21日上午八点半,缪月娥博士、程群峰博士分别给大家做了“静电纺碳纳米纤维及其复合膜材料在能源存储领域的应用”、“仿生构筑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学术报告。缪博士以简单高效的电纺丝技术制备了多孔、大比表面积、具有良好导电性和稳定性的碳纤维模板,并在此基础上合成了微纳多级结构的碳纤维@MoS2,碳纤维@聚苯胺等多种复合薄膜。程群峰博士则以超薄、超韧、超强的高分子复合材料为目标,参考大自然中鲍鱼壳纳米颗粒/高分子的复合层状结构,利用界面/基元的协同效应,构筑了仿生石墨烯二元、三元复合纳米材料,真正实现了“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刘天西教授就自己多年评审基金的体会,与大家分享了“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几点体会”。刘老师说写自然基金、人才项目及重点重大项目,其实就是“写作比赛+演讲比赛”。大家一定要认真阅读指南、重点关注新政,重点强调项目的创新性、可行性和工作基础。创新是重中之重,创新体现在原始科学创新、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创新。整个基金申报书的核心是要认识、凝练、把握、解决关键科学问题。不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项目,都要以科学问题为导向;重要科学问题的切入点要准确、切忌过宽过大;技术路线切忌笼统,最好以表格框图的形式具体形象的表述清楚。另外一定要注重细节,细节决定成败。申请书一定要反复修改,并且找不同的人来修改,内容不一定能够完美,但是写作细节上一定要达到完美。最后他预祝中心的老师在2016年基金的申报中取得好成绩。
21日下午,刘天西教授对中心12位老师的申请书进行了一对一详细指导。得到指导的老师纷纷表示,刘教授指导基金非常仔细,从选题、学术思想、关键问题、撰写细节等方面都给予了充分的讲解,收获很大。大家在中心的教工微信群中纷纷给刘老师点赞,给中心点赞,感谢中心给大家提供了这么好的机会,感谢刘老师的细心指点。
刘天西:1988-1992:河南大学化学化工系(化学学士);1992-1998: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理学博士);1998-2000:德国Dortmund大学化工系(洪堡学者);2000-2004:新加坡国立大学材料研究院(Research Associate、Research Scientist);2004.4-: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成员)。2004年度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2004年度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08年度获上海市“白玉兰科技人才”计划,2009年度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跟踪计划,2009年度入选上海市“曙光学者”计划,2011年度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14年度获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资助。主要从事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纳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等研究工作。在Adv. Mater., Angew. Chem. Int. Ed.等期刊发表SCI论文210余篇(其中,10篇被选为ESI Highly Cited Papers),被他人引用5200余次,H指数41;获授权发明专利3项;先后承担十余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目前担任国内外7个学术期刊编委;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微纳米复合材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程群峰:1981年12月生,河南夏邑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999.9-2003.7 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工学学士,2003.9-2008.1 浙江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理学博士。2008.1-2008.6 清华大学 博士后,2008.6-2009.12 美国弗罗里达州立大学 博士后,2010.1入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基金、面上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各一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第十四届霍英东教育基金、北京科委纳米专项、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等多项基金。主要从事仿生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工作,发表SCI论文32篇,自2010年回国独立工作以来,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7篇,其中Acc. Chem. Res一篇,Chem. Soc.Rev.1篇,Angew Chem Int Edi3篇(2篇为封面),Adv. Mater1篇,ACS Nano6篇,其中,4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论文引用876次,授权中国发明专利6项。
缪月娥:2010年本科毕业于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获学士学位;2015年6月毕业于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获理学博士学位,导师为刘天西教授。在攻读博士期间,2013年4月-2014年1月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数理学院交流访问。2015年7月起在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从事师资博士后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静电纺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电化学储能材料与器件、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在上述领域迄今发表SCI论文3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Nanoscale, ACS Appl. Mater. & Interfaces, J. Mater. Chem. A, J. Power Sources, Electrochimica Acta等期刊发表SCI论文十余篇,所发表SCI论文被他人引用500余次(其中单篇最高他引50余次);H指数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