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纳米中心举办纳米材料应用技术创新论坛(第三期:光热调控)

2020年10月03日 18:49  点击:[]


103日,纳米杂化材料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和河南省纳米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举办了第三期纳米材料应用技术创新论坛,此次论坛邀请到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龙祎教授、南澳大利亚大学徐浩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张航研究员以及电子科技大学巫江教授。本次学术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线下两个分会场分别设在纳米中心417会议室和济源中试基地会议室,纳米中心师生以及来自四川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的同行专家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与研讨,会议由中心副主任张经纬教授主持。

论坛伊始,张经纬教授向参会专家们简要介绍了纳米中心的概况及近年来取得的代表性科研成果。随后,四位专家分别进行学术报告。龙祎教授作了题为“Progress in thermochromic smart windows”的学术报告,主要介绍了其课题组围绕热致变色智能窗方面的科研成果以及相关进展,重点围绕具有可逆相变的二氧化钒、热响应水凝胶以及利用主动控制技术等三方面内容展开介绍;徐浩兰教授作了题为“Improving Interfacial Solar Steam Generation by Energy Management”的学术报告,详细介绍了基于界面蒸汽产生的太阳能热淡化的技术、如何利用太阳蒸发系统的能源管理提高太阳蒸汽发电的能源效率以及如何设计优化光热蒸发器的结构降低热传递能量损失;张航教授作了题为载热子频谱的测量与调控的学术报告,主要从声子输送以及调谐声子谱出发,结合理论模拟计算,详细介绍了其在辐射控温薄膜的应用、基于非成像光学的辐射调控以及垂直生长石墨烯阵列作为热界面材料等方面内容;最后,巫江教授作了题为化合物半导体光电探测器研究的学术报告,主要介绍了光电探测的相关背景知识,以及其课题组在红外探测、外延薄膜制备以及可加工量子点方面的研究进展。

本次网络论坛的举办使纳米中心师生对光热调控、红外探测及其相关理论计算等方面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为与会专家和中心师生搭建了远程探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交流的平台。(朱柯珍 摄影:张双双 张永辉)




附专家简介:

龙  祎 教授

龙祎Long Yi)博士,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现任职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导。研究领域主要是智能材料与器件、纳米薄膜制备、节能涂料、功能纳米材料以及柔性电极。她早期职业生涯为世界领先的硬盘公司希捷科技成功地实现了从实验室到工业的技术转移,同时也是世界创新会议暨博览会的创新奖获得者,在能源、材料相关方向的顶尖期刊, 包括 Chemical society review (x1), Joule (x3),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invited review), Nano Energy (x1),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x4, one invited review) and ACS Nano (x1)上发表多篇文章以及应邀综述。




徐浩兰 研究员

A person standing posing for the camera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徐浩兰博士,南澳大利亚大学未来工业研究所(Future Industries Institute)资深研究员。2008年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2009-2010年作为洪堡学者在德国马普胶体界面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1年加入南澳大利亚大学,并于2012年获得澳大利亚国家研究理事会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Australian Research Council Discovery Early Career Researcher Award),开始独立从事科研工作。2015年获得南澳大学特聘研究员(Foundation Fellow)基金资助加入未来工业研究所。2019年获得澳大利亚国家研究理事会未来学者科学基金资助(ARC Future Fellow)。目前主要从事面向工业发展和应用的研究,主要包括:1)光热材料在海水淡化和储能领域的应用等;2)油水界面,乳液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及其应用。已在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 ACS Nano, Nano Energy, Chemical Science,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Bulletin等杂志发表论文83余篇,H因子34,文章引用超过6100余次 (google scholar),单篇平均引用超过70次。拥有国际专利2项,成功转化科研成果1项。


张  航 研究员

张航博士,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微纳尺度能量输运以及热物性领域的研究,着重从机理、方法及应用三个维度上进行探索。目前,已在微纳尺度辐射调控、声子输运、热电材料性能优化等领域取得了创新性的科研成果。作为负责人先后主持国家军委科技委项目4项、国防科工局项目1项、人社部留学人才项目1项(优秀)、中科院人才项目2项、中科院国防科技创新项目2项(共同主持,经费平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子课题1项,以及其他项目、课题、子课题多项。主持项目(含课题、子课题)经费2000余万元。发表SCI论文40余篇,其中包括有发表在Nature子刊等影响因子大于12的期刊论文10篇,论文被引用3000余次(Google Scholar统计)。现担任Engineered Science期刊的执行主编以及Engineered Science Energy & Environment期刊的执行编辑。曾获吴仲华优秀青年学者奖,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等多项学术奖励。研究成果被国内外专家广泛作为领域内代表性工作引述。


巫  江 教授

巫江博士,电子科技大学基础与前沿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和四川省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2011年获得美国阿肯色大学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和英国留学和从事科研教学工作10余年,曾任英国化合物半导体未来制造中心KPI、伦敦大学学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包括化合物半导体薄膜外延制造工艺、半导体光电器件、光电成像与传感等,实现了高性能III-V族中红外探测器、硅基III-V量子点激光器、新型低维结构光电探测和传感器件等。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引用6000余次,其中影响因子10.0以上论文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出版英文专著4部。现为英国高等教育学会会士、IEEE高级会员、中国光学工程学会高级会员、意大利教育大学与科研部(MIUR)注册专家(应用研究类)、Nanoscale Research Letters主编、IEEE Access副编辑、Frontiers in Electronics副编辑、Nano-Micro Letters、中国核心期刊《实验科学与技术》等期刊编委委员、先进光电子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负责人、伦敦大学学院Arena Fellow

上一条:纳米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召开“十三五”工作总结及“十四五”规划研讨会 下一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南有色冶炼场地土壤-地下水协同修复技术与工程示范”项目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