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7日, 纳米杂化材料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和河南省纳米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举办的第四期“纳米材料应用技术创新论坛”在纳米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四楼会议室召开。
此次论坛邀请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及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武汉理工大学麦立强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天津大学杨全红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郭玉国研究员,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苏州大学晏成林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湖北大学王贤保教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吴忠帅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霍开富教授。纳米中心、化学化工学院、材料学院和物理学院部分师生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中心副主任张经纬教授与华中科技大学霍开富教授共同主持。中心主任张平余教授代表中心全体师生对参加此次论坛的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真挚的感谢,希望中心师生借此机会向各位专家多学习、多交流。
麦立强教授作了题为“纳米线储能材料与器件”的学术报告,以“纳米线储能材料与器件的研究思路与进展”为论述中心,详细介绍了单根纳米线电化学器件及其原位表征、分级纳米线界面设计、电运输调控以及高性能纳米正极材料及动力电池产业化进程等方面内容;杨全红教授作了题为“浅谈锂硫电池中的催化作用”的学术报告,通过引入催化作用,解决锂硫电池瓶颈问题,详细阐述了锂硫催化机制、催化材料理性设计、构建长寿命、低液量的锂硫电池以及推进其实用化进程等方面内容;郭玉国研究员作了题为“先进二次电池及其关键材料”的学术报告,围绕固态金属锂电池及其关键材料展开介绍,从锂电池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电池要固态化的原因、电池固态化的挑战与发展道路等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晏成林教授作了题为“锂金属负极与先进原位表征”的学术报告,解决锂电池中锂沉积不均、锂金属空气不稳定的难题,并介绍了软包电池从小试到中试的研发平台;王贤保教授作了“新型太阳能光热产汽:结构设计及应用研究”的学术报告,讲解了太阳能蒸汽产生以及探索以生物为灵感的结构设计和设备组装,以提高清洁水的生产率;霍开富教授作了“高容量硅和合金负极的设计和电化学储能研究”的报告,介绍了通过微纳结构设计提高合金化负极循环寿命的设计策略。
本次论坛为与会专家和纳米中心师生提供了交流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研究领域的新成果、新思想、新趋势的机会,搭建了相互了解,交流合作的平台,对中心今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16日下午和17日下午,与会专家还就新形势下如何开展科学研究进行了探讨,并对中心的“十四五”规划进行了交流、指导。
(新闻:朱柯珍)
中心主任张平余教授致辞
麦立强教授作报告
杨全红教授作报告
郭玉国研究员作报告
王贤保教授作报告
晏成林教授作报告
吴忠帅教授作报告
附专家简介:
麦立强 教授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科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4),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入选者(2016)。主要研究方向为纳米储能材料与器件。构筑了国际上第一个单根纳米线固态储能器件,创建了原位表征材料电化学过程的普适新模型,率先实现了高性能纳米线电池及关键材料的规模化制备和应用。目前已发表包括Nature、Nature Nanotechnol.、J. Am. Chem. Soc.、Adv. Mater.、Chem. Rev.等在内的SCI论文35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0余项。
杨全红 教授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科睿唯安和爱思唯尔“高被引学者”。从事碳功能材料、新型二维材料和先进电池研究,在致密储能和锂硫催化方面取得进展。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等奖项。担任Energy Storage Materials副主编,Carbon和Science China Materials等10余份刊物编辑和编委。发表SCI论文200余篇,他人引用20000余次,H因子80。拥有中国和国际授权发明专利40余件。
郭玉国 研究员
2007年起任中科院化学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博导。2012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16年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2017年入选“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主要从事能源电化学与纳米材料的交叉研究,在高比能锂离子电池、锂硫(硒)电池、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化学电源体系及其关键材料方面取得一些研究成果,致力于推动基础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英文专著1部,他引超过34000次,H因子为98,申请国际PCT和中国发明专利100余项,获外国和中国发明专利授权80余项,成果转化多项。
晏成林 教授
苏州大学能源学院院长兼张家港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锂电池材料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江苏省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国家科技部中青年领军人才计划入选者,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海外高层次引进计划入选者。长期从事新能源领域的研究开发工作,主要专注于大容量、高功率、长寿命和耐低温锂电池产品的研发与实际产业应用,共发表SCI论文130余篇。主持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项目、军委科技委课题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锂电检测中心项目、深圳中金岭南有限公司产学研项目等10多项。
王贤保 教授
湖北大学"琴园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育部"功能材料绿色制备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湖北省海外留学回国人员十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湖北省首批高端人才引领培养计划、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武汉市学术带头人计划等人才项目。
吴忠帅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首席研究员(长聘)、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二维材料化学与能源应用研究组组长(508组)、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二维材料与高效电化学能源的应用基础研究,包括柔性化、微型化平面储能器件、超级电容器、电池(锂/硫/固态/新型电池)和能源催化。已在Energy Environ. Sci.、Adv. Mater.、Nat. Commun.、J. Am. Chem. Soc.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10的论文90余篇,被SCI引用22000余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辽宁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霍开富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卓越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电化学储能材料与器件研究。已在Nature Commun.、Energy Environ. Sci.、Adv. Mater.、Adv. Energy Mater.、Adv. Funct. Mater.、Angew. Chem. Int. Ed.、Biomaterials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60余篇,他引8000余次,H因子49;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