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研究院举办纳米材料应用技术创新论坛(第19期:能源存储)

2024年05月15日 15:21  点击:[]

2024年5月13日,研究院在425会议室成功举办第19期"纳米材料应用技术创新论坛",本次论坛聚焦能源存储领域的前沿技术与应用。论坛邀请了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马紫峰教授、南京大学的周豪慎教授和胡征教授三位特邀专家,研究院常务副主任张经纬教授主持了本次论坛。

张经纬副主任在致辞中介绍了研究院的功能定位、研究方向、师资队伍和近年来取得的标志性成果,并表示希望在人才培养、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方面与各位专家加强交流、深入合作。

1ECBD

马紫峰教授围绕"新能源化学工程与实践"主题,从电化学能源系统的构成和面临的挑战入手,重点介绍了磷酸铁锂、钠离子电池和铁酸钠基正极材料等新能源材料在工程化制备方面的技术难点和解决策略,深入探讨了动力电池制造过程的工程特性和化工系统工程。马教授还表示希望在新能源领域人才培养方面加强合作。

1FF25

周豪慎教授以"开发高比能和高安全的锂二次电池"为题,从传统液态电池的续航和安全问题出发,介绍了阴离子氧化还原反应到O3型富锂材料开发高比能二次电池的发展历程,并基于多孔材料设计开发了新型固态电解质材料,有效改善了二次电池的安全问题。周教授还针对超薄隔膜的劣势提出了创新的解决策略。

2117F

胡征教授的报告题为"碳纳米笼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他从纳米碳材料的发展讲起,详细介绍了碳纳米笼新材料结构的独特性,系统阐述了其在多相催化、能量存储、能量转化等领域的创新性工作。胡教授还分享了碳纳米笼走向产业化的见解、思考和成果,并表达了与研究院深入交流与合作的意愿。

1BA12

专家们的精彩报告引发了参会师生的深入思考和共鸣,大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为研究院在能源存储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发,促进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对推动纳米材料在能源存储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专家简介:

马紫峰,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绍兴新能源与分子工程研究院院长、中国化工学会会士,兼上海电化学能源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钠离子电池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化工学会储能工程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长期从事磷酸铁锂动力电池、钠离子电池关键材料、电池管理系统理论及甲醇重整制氢燃料电池技术研究。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完成国家973计划项目2项。已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申请发明专利160多项,授权发明专利80多项。作为第一完成人主持完成的“安全型长寿命动力锂电池制造及其应用关键技术”获2017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制造及其应用过程关键技术”荣获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甲醇重整制氢及其燃料电池系统关键技术”和“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一体化绿色制造及应用关键技术”分别获得2020年、2023年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一等奖。

周豪慎,南京大学教授,国家特聘专家,1985年于南京大学固体物理专业本科毕业,1994年于东京大学化学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锂二次电池,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研究和开发。历任日本国立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首席研究员,曾兼任国立东京大学特聘教授和国立筑波大学教授。在Nature, Nature Materials, Nature Energy, Nature Catalysis, Nature Communication, Science Advance, Joule,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Journal of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Advanced Materials, Science Bulletin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0余篇,他引50000余次,H因子超120,授权国内外专利50余件。

胡征,南京大学物理系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81-1991),南京大学化学系博士后(1991-1993)。现为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高层次人才,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中国化学会会士,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会士,江苏省材料学会理事长。长期在微纳材料物理化学领域进行探索,在纳米/介观结构新材料的生长机理、材料设计、能源应用及调控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特别在碳纳米笼新材料的创制和性能研究方面作出了创新而系统的成果。

上一条:河南省科技计划联合基金重点项目“提高低品位油气资源采收率用纳米助剂的产业化制备及应用关键技术”推进会顺利召开 下一条:王少浪教授为我院师生做“全国大学生创新大赛赛前指导”专题会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