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郑州大学周震教授和中科院理化所张铁锐研究员应邀来访

2024年05月13日 10:41  点击:[]

5月12日下午,郑州大学化工学院院长周震教授、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张铁锐研究员应邀在纳米科学与工程研究院425学术报告厅作学术报告。河南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胡彬彬教授、纳米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常务副主任张经纬教授、副主任李秋叶教授、副主任张俨娜和部分师生参加了会议。

会议伊始,张经纬教授介绍了研究院的概况及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并表示研究院将持续支持并致力于推动纳米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胡彬彬院长阐述了研究院发展的整体思路和未来战略方针。田志红教授详细介绍了报告人的学术背景与概况。

报告中,周震教授以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是实现“双碳"战略的必然要求出发,介绍了数据库与机器学习相结合的人工智能方法在新能源材料研发领域的应用,并基于大语言模型筛选有潜力的催化剂,为电催化剂的设计与合成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总结了近年来数据库与机器学习相结合的人工智能方法在新能源材料领域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这一新的研究范式的发展前景与面临的挑战。

紧接着,张铁锐研究员首先介绍了燃料电池对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意义,进而提出发展高效且低成本的电催化材料是燃料电池技术实用化的关键,并向我们展示了其研究团队在燃料电池电催化材料领域的主要研究进展。张铁锐研究团队针对氧还原、氢氧化以及甲酸氧化等关键电化学反应,开发了一系列纳米/原子级催化材料,包括铂基材料、碳基单原子材料,显著提升了燃料电池的性能。张铁锐研究员的报告为电催化领域的应用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性。

会议末,研究院师生积极参与提问讨论,共同探讨了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与挑战,收获了宝贵的经验。本次学术交流为全体师生提供了珍贵的学习平台,同时也为进一步开展学习交流、科研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专家简介:

周震,郑州大学化工学院教授、院长,国家高层次人才。通过高通量计算、机器学习与实验相结合揭示电化学储能新机制,设计系列锂/钠离子电池新材料,构筑可充电Li-CO2电池储能新体系。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350余篇。论文被引用42000余次,h-index为119。2014-2023年连续十年入围“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2018-2023年连续六年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020年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FRSC)。现为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和Green Energy & Environment等期刊副主编、Journal of Power Sources编辑以及Batteries & Supercaps和《过程工程学报》等期刊编委以及中国电子学会化学与物理电源技术分会第八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理论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和河南省委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

张铁锐,2003年在吉林大学化学系取得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光化学转换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化学会会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国家高层次人才。曾获中国感光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第一完成人)等奖项。担任了皇家学会高级牛顿学者、国家基金委“杰青”、国际合作重点项目负责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首席科学家。兼任Science Bulletin、Industrial Chemistry & Materials、Nano Research Energy和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副主编以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Advanced Science、Chemical Science、Carbon Energy、Small Methods、Small Structures、Solar RRL、Scientific Reports、Materials Chemistry Frontiers、ChemPhysChem、The Innovation、SmartMat等期刊编委。现任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常委,中国化学会能源化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感光学会光催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学术职务。主要从事能量转换纳米催化材料方面的研究,在Nat. Catal.、Nat. Commun.、Adv. Mater.、Angew. Chem.、JACS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340余篇,被引用40000多次,H指数111,入选2018-2023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4项。

上一条:北京化工大学邱介山教授应邀来访 下一条: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张金中教授来河南大学学术交流

关闭